【科普宣传·免费发放】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防控知识手册
湖南省科技厅政策法规处 印
2020年1月
目 录
一、春运返程防护知识
1、返程途中如何做
2、回到住处如何做
二、工作区域防护知识
1、上班途中如何做
2、入楼工作如何做
3、入室办公如何做
4、参加会议如何做
5、食堂进餐如何做
6、下班路上如何做
7、公务采购如何做
8、工间运动如何做
9、公共区域如何做
10、公务出行如何做
11、后勤人员如何做
12、公务来访如何做
13、传阅文件如何做
14、电话消毒如何做
15、空调消毒如何做
16、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
三、个人防护知识
1、家中如何做好消毒工作
2、咳嗽和打喷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怎样选择口罩
4、怎样正确佩戴口罩
5、怎样正确使用手套
6、怎样洗手才有效?
7、天气寒冷,家庭如何通风换气
8、抽烟喝酒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何影响
9、积极的心态可以提高免疫力吗
10、怀疑周围人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四、就诊及居家防护知识
1、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2、家庭成员出现可疑症状时怎么办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4、如果是密切接触者怎么办
5、为什么进行居家隔离
6、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时,我们怎么吃才好
8、前往公共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感染
9、到生鲜市场采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0、如何自行居家隔离
11、居家隔离什么情况必须就诊
1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与流感、普通感冒症状有什么区别
五、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2、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4、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5、什么是飞沫传播
6、什么是接触传播
7、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8、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9、密切接触者监控建议
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11、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12、参加朋友聚餐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13、去人群聚集场所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14、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
15、目前情况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六、就医流程
1、何时就医
2、就医时注意事项
七、鸣谢
一、工作区域防护知识
1、返程途中如何做
返程途中一定要戴好防护型口罩,如果暂时不戴可以装进封口袋中,避免污染。可携带免洗消毒液或小肥皂勤洗手,消毒湿巾擦手不可代替洗流水洗手。在接触公共区域如扶手、栏杆、座椅之前先用酒精棉片擦拭消毒。
2、回到住处如何做
(1)摘下口罩装进封口袋后再丢弃,换下衣物及时消毒清洗,使用洗手液在流水下认真洗手。
(2)打扫屋内,开窗通风,建议用84消毒液、75%酒精擦桌面、地面、家具等,进行全面消毒。
(3)如果条件允许,返程人员应当单独居住,制止和他人接触和外出。疾病盛行地区返程人员应进行14天自我康健检测,每天两次,出现异常可及时联系社区医生并到指定区域就医。
二、工作区域防护知识
1、上班途中如何做
正确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班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车上物品。
2、入楼工作如何做
进入办公楼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可入楼工作,并到卫生间洗手。若体温超过37.2℃,请勿入楼工作,并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
3、入室办公如何做
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通风3次,每次20-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按照六步法严格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
4、参加会议如何做
建议佩戴口罩,进入会议室前洗手消毒。开会人员间隔1米以上。减少集中开会,控制会议时间,会议时间过长时,开窗通风1次。会议结束后场地、家具须进行消毒。茶具用品建议开水浸泡消毒。
5、食堂进餐如何做
采用分餐进食,避免人员密集。餐厅每日消毒1次,餐桌椅使用后进行消毒。餐具用品须高温消毒。操作间保持清洁干燥,严禁生食和熟食用品混用,避免肉类生食。建议营养配餐,清淡适口。
6、下班路上如何做
洗手后佩戴一次性医用口罩外出,回到家中摘掉口罩后首先洗手消毒。手机和钥匙使用消毒湿巾或75%酒精擦拭。居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避免多人聚会。
7、公务采购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出行,避开密集人群。与人接触保持1米以上距离,避免在公共场所长时间停留。
8、工间运动如何做
建议适当、适度活动,保证身体状况良好。避免过度、过量运动,造成身体免疫能力下降。
9、公共区域如何做
每日须对门厅、楼道、会议室、电梯、楼梯、卫生间等公共部位进行消毒,尽量使用喷雾消毒。每个区域使用的保洁用具要分开,避免混用。
10、公务出行如何做
专车内部及门把手建议每日用75%酒精擦拭1次。乘坐班车须佩戴口罩,建议班车在使用后用75%酒精对车内及门把手擦拭消毒。
11、后勤人员如何做
服务人员、安保人员、清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口罩,并与人保持安全距离。食堂采购人员或供货人员须佩戴口罩和一次性橡胶手套,避免直接手触肉禽类生鲜材料,摘手套后及时洗手消毒。保洁人员工作时须佩戴一次性橡胶手套,工作结束后洗手消毒。安保人员须佩戴口罩工作,并认真询问和登记外来人员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
12、公务来访如何做
须佩戴口罩。进入办公楼前首先进行体温检测,并介绍有无湖北接触史和发热、咳嗽、呼吸不畅等症状。无上述情况,且体温在37.2°正常条件下,方可入楼公干。
13、传阅文件如何做
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需洗手,传阅文件时佩戴口罩。
14、电话消毒如何做
建议座机电话每日75%酒精擦拭两次,如果使用频繁可增加至四次。
15、空调消毒如何做
(1)中央空调系统风机盘管正常使用时,定期对送风口、回风口进行消毒。
(2)中央空调新风系统正常使用时,若出现疫情,不要停止风机运行,应在人员撤离后,对排风支管封闭,运行一段时间后关断新风排风系统,同时进行消毒。
(3)带回风的全空气系统,应把回风完全封闭,保证系统全新风运行。
16、废弃口罩处理如何做
防疫期间,摘口罩前后做好手卫生,废弃口罩放入垃圾桶内,每天两次使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对垃圾桶进行消毒处理。
三、个人防护知识
1、家中如何做好消毒工作
(1)消毒皮肤可使用 75% 医用酒精。
(2)粘膜用碘伏或其他粘膜消毒剂。
(3)在 56℃ 条件下 30 分钟就能杀灭新型冠状病毒。
l 蒸笼:从沸腾开始 20 分钟即可达到消毒的目的,适用于消毒餐具、衣物和包扎伤口的纱布。
l 煮沸:100 ℃ 也能使细菌的蛋白质变性,需要消毒杀菌的物品需要全部浸过水面。适用于餐具、某些玩具,被褥等。
(4)高锰酸钾溶液:使用 5‰ 高锰酸钾可消毒餐具、蔬菜和水果,浸泡 1 分钟之后用干净饮用水再冲洗一遍即可。
(5)漂白粉:漂白粉能使细菌的酶失去活性导致死亡,是非常有效的消毒杀菌法。在桌椅、床、地板、墙面等使用 1~3 % 漂白水(漂白水加清水),用抹布擦拭即可达到消毒目的。
(6)消毒液:含氯消毒液(如 84 消毒液,1:99)能有效消毒杀菌,直接稀释之后装在塑料壶即可进行居家环境消毒杀菌,但需要注意避开食物和餐具。适用于桌椅、床、墙、地板等。
2、咳嗽和打喷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1)咳嗽和打喷嚏时,含有病毒的飞沫可散布至大约 2 米范围内的空气中。
(2)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应用纸巾或胳膊肘(而非双手)遮掩口鼻。
(3)把打喷嚏和咳嗽时用过的纸巾放入有盖的垃圾桶内。
(4)打喷嚏和咳嗽后最好用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并用流动的水冲洗干净。
3、怎样选择口罩
(1)一般人群日常防护选择医用外科口罩(YY0469-2011标准)就可以。
(2)N95 、kN95口罩透气性差,呼吸阻力大,不适合长时间佩戴。
(3)最好不要选择有呼吸阀的口罩。
4、怎样正确佩戴口罩
(1)戴口罩前应当洗手或在佩戴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面。
(2)要分清楚口罩的内外、上下,浅色为内侧,内侧应当贴着口鼻,深色侧朝外;有金属条(鼻夹)一端是口罩的上方。
(3)戴口罩时,将折面完全展开,将嘴、鼻、下颌完全包住,然后压紧鼻夹,使口罩与面部完全贴合。
(4)不可内外侧戴反,更不能两面轮流戴。
(5)不必每个场所、每个情形都佩戴口罩;口罩要定期更换,一般最多使用2-4小时。
(6)一般人群使用后口罩按照生活垃圾处理并避免回收。
5、怎样正确使用手套
(1)离家外出的时候,带上手套(冬天的手套、户外手套都可以),在任何公共场合里都不要脱下。
(2)某些社交场合需要摘下手套时不要用手接触脸部或是眼睛。在戴回手套之前,仔细地用皂液和温水洗手,好好搓洗手指,然后再戴上手套。
(3)每日更换手套,仔细清洗。不要戴潮湿的手套。
(4)家居手套避免他人使用。
6、怎样洗手才有效?
(1)在餐前、便后、外出回家、接触垃圾、抚摸动物后记得洗手。
(2)注意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洗双手,揉搓时间不少于 20 秒。
(3)为方便记忆,揉搓步骤简单归纳为七字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完):
内:掌心对掌心,相互揉搓。
外:掌心对手背,两手交叉揉搓。
夹:掌心对掌心,十指交叉揉搓。
弓:是指弯曲紧扣,转动揉搓。
大:拇指握在掌心,转动揉搓。
立:指尖在掌心揉搓。
腕(完):清洁手腕(如腕部无污染建议六步即可)。
(4)如果双手没有明显变脏时,可以使用含有酒精的手部消毒液。
(5)避免用未清洁的手触摸眼睛、鼻子和嘴巴。
7、天气寒冷,家庭如何通风换气
(1)通风换气宜根据室内、室外的环境情况而定,首选自然通风。
(2)室外空气质量较好时,早中晚均可自然通风,每次时间在 15~30分钟。
(3)户外空气质量较差时,自然通风换气频次和时间应适当减少。
(4)有条件的家庭也可以使用循环风空气消毒机,使用时建议在关闭门窗的情况下使用。消毒机及空调的过滤器、过滤网应每月清洗消毒,可用有效氯(溴)含量为250mg/L的消毒溶液喷洒至湿润,作用30分钟。
8、抽烟喝酒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有何影响
(1)目前没有证据表明抽烟减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吸烟会导致人体血液中尼古丁含量增高,容易引起血管痉挛,导致局部器官短暂性的缺氧,尤其是呼吸道和内脏器官的氧气含量减少,容易导致人体抗病能力的减弱。
(3)吸烟不但会减低身体抵抗力,增加感染几率,而且万一感染发生重症的风险也更大。
(4)喝酒或者说喝白酒有助于抵抗新型冠状病毒没有证据。
(5)喝酒会诱发人体慢性炎症状态,导致酒精性脂肪肝等疾病。
9、积极的心态可以提高免疫力吗
积极的心态可以使免疫球蛋白 IgA 增高,相反,面对各种压力,身体在应激状态下可能会诱发炎症反应,长久可导致免疫应答能力下降。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时候,要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这样才更容易战胜它。
10、怀疑周围人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怎么办
(1)佩戴口罩,戴好手套,杜绝接触。
(2)与对方保持 1 米 以上的距离,避免与对方近距离交流。
(3)规避对方的咳嗽或喷嚏行为,及时消毒。
(4)建议对方佩戴口罩,及时前往就近的定点医院发热门诊接受治疗。
四、就诊及居家防护知识
1、什么时候需要就医
(1)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根据病情,主动戴上口罩,及时就近就医及时到医疗机构就诊。
(2)就诊尽量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3)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2、家庭成员出现可疑症状时怎么办
(1)若出现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可疑症状(如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症状),应根据病情及时就医。
(2)避免乘坐地铁、公共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3)就诊时应主动告诉医生自己的相关疾病流行地区的旅行居住史,以及发病后接触过什么人,配合医生开展相关调查。
(4)患者的家庭成员应佩戴口罩,与无症状的其他家庭成员保持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
(5)若家庭中有人被诊断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其他家庭成员如果经判定为密切接触者,应接受14天医学观察。
(6)对有症状的家庭成员经常接触的地方和物品进行消毒。
3、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密切接触者指与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发病后,无症状感染者检测阳性后,有如下接触情形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护者:
(1)共同居住、学习、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触的人员,如近距离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诊疗、护理、探视病例的医护人员、家属或其他有类似近距离接触的人员,如到密闭环境中探视病人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护人员。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并有近距离接触人员,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护理人员、同行人员(家人、同事、朋友等)、或经调查评估后发现有可能近距离接触病例(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感染者(轻症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务人员。
(4)现场调查人员调查后经评估认为符合其他与密切接触者接触的人员。
4、如果是密切接触者怎么办
(1)由县(区)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会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管理。
(2)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轻症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实行居家或集中隔离医学观察。
(3)每日至少进行 2 次体温测定,并询问是否出现急性呼吸道症状或其他相关症状及病情进展。
(4)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感染者末次接触后 14 天。
5、为什么进行居家隔离
(1)医院发热门诊汇集了可能感染的病例,盲目跑去医院,不但浪费医疗资源,反而增加了自己交叉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风险。
(2)现在恰逢流感季节,所以很大一部分病例并不是新型肺炎,而是普通感冒和流感导致的。
(3)即使是新型肺炎,目前去医院也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治疗,所以对于症状不严重的情况,可以先在家自行观察。
6、在家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增强卫生健康意识,适量运动、保障睡眠、不熬夜可提高自身免疫力;
(2)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经常彻底洗手,不用脏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3)居室多通风换气并保持整洁卫生;
(4)尽可能避免与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如发热、咳嗽或打喷嚏等)的人密切接触;
(5)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和空间密闭的场所,如必须去佩戴口罩;
(6)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和家禽家畜;
(7)坚持安全的饮食习惯,食用肉类和蛋类要煮熟、煮透;
(8)密切关注发热、咳嗽等症状,出现此类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近就医。
7、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时,我们怎么吃才好
(1)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时要充分煮熟。
(2)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刀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3)即使在发生疫情的地区,如果肉食在食品制备过程中予以彻底烹饪和妥善处理,也可安全食用。
8、前往公共场所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感染
(1)避免在未加防护的情况下与农场牲畜或野生动物接触。
(2)保持工作场所室内不断的通风换气;在人多的地方,商场、公交车、地铁和飞机等地方都是人流密集,可佩戴口罩减少接触病原风险。
(3)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袖或屈肘将鼻完全遮住;将用过的纸巾立刻扔进封闭式垃圾箱内;咳嗽打喷嚏后,用肥皂和清水或含酒精洗手液清洗双手。
(4)外出回家后及时洗手,如有发热和其他呼吸道感染症状,特别是持续发热不退,及时到医院就诊。
(5)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尽量避免各类聚会。
9、到生鲜市场采购,怎样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肺炎传染
(1)接触动物和动物产品后,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2)避免触摸眼、鼻、口;
(3)避免与生病的动物和病变的肉接触;
(4)避免与市场里的流浪动物、垃圾废水接触。
10、如何自行居家隔离
(1)将密切接触者安置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拒绝一切探访。单间隔离的房间,东西越少越好,戴好口罩,做好通风;关闭中央空调。
(2)限制密切接触者活动,最小化密切接触者和家庭成员活动共享区域。确保共享区域(厨房、浴室等)通风良好(保持窗户开启)。洗澡和卫生间尽量单独使用或使用完毕之后,做好消毒和通风。
(3)家庭成员应住在不同房间,如条件不允许,和密切接触者至少保持1米距离。哺乳期母亲可继续母乳喂养婴儿。
(4)其他家庭成员进入密切接触者居住空间时应佩戴口罩,口罩需紧贴面部,在居住空间中不要触碰和调整口罩。口罩因分泌物变湿、变脏,必须立即更换。摘下并丢弃口罩之后,进行双手清洗。
(5)与密切接触者有任何直接接触,或离开密接接触者居住空间后,需清洁双手。准备食物、饭前便后也均应清洁双手。如果双手不是很脏,可用酒精免洗液清洁。如双手比较脏,则使用肥皂和清水清洗。(注意酒精使用安全,如意外吞食用或引发火灾)。
(6)使用肥皂和清水洗手时,最好使用一次性擦手纸。如果没有,用洁净的毛巾擦拭,毛巾变湿时需要更换。
(7)偶然咳嗽或打喷嚏时用来捂住口鼻的材料可直接丢弃,或者使用之后正确清洗(如用普通的肥皂/洗涤剂和清水清洗手帕)。
(8)家属应尽量减少与密切接触者及其用品接触。如避免共用牙刷、香烟、餐具、饭菜、饮料、毛巾、浴巾、床单等。餐具使用后应使用洗涤剂和清水清洗。
(9)推荐使用含氯消毒剂和过氧乙酸消毒剂,每天频繁清洁、消毒家庭成员经常触碰的物品,如床头柜、床架及其他卧室家具。至少每天清洁、消毒浴室和厕所表面一次。
(10)使用普通洗衣皂和清水清洗密切接触者衣物、床单、浴巾、毛巾等,或者用洗衣机以60-90摄氏度和普通家用洗衣液清洗,然后完全干燥上述物品。将密切接触者使用的床品放入洗衣袋。不要甩动衣物,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自己的衣服。
(11)戴好一次性手套和保护性衣物(如塑料围裙)再去清洁和触碰被密切接触者的人体分泌物污染的物体表面、衣物或床品。戴手套前、脱手套后要进行双手清洁及消毒。
(12)家里选择身强力壮的人照顾,选择专门的衣服在和被照顾者接触的时候穿,照顾者应佩戴口罩,口罩用后应正确丢弃,与被照顾者接触后应用肥皂等彻底清洗双手。
11、居家隔离什么情况必须就诊
(1)出现可疑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咽痛、胸闷、呼吸困难、轻度纳差、乏力、精神稍差、恶心呕吐、腹泻、头痛、心慌、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等,应立即向当地的卫生健康部门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
(2)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外科口罩或N95口罩。
(3)如果可以,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前往医院,路上打开车窗。
(4)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期为与病例或感染者末次接触后 14 天。
1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与流感、普通感冒症状有什么区别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l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以发热、乏力、干咳症状为主,并会出现肺炎。部分患者没有发热症状,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l 所有入院的新型冠状病毒患者都患有肺炎;绝大多数患者有发热、咳嗽以及肌肉酸痛或乏力;超过半数患者发生呼吸困难以及淋巴细胞减少。
l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潜伏期平均在7天左右,短的在2~3天,长的14天;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约半数患者多在3~5天后出现胸闷、呼吸困难。
l 特点是出现肺炎症状、发热为主并有明显呼吸困难。很少或基本不发生流涕、打喷嚏、喉咙疼痛和肠道症状(例如腹泻)。
(2)流感以高热、咳嗽、咽痛及肌肉疼痛等为主要表现,有时也可引起肺炎但不常见。早期表现为畏寒、发热,体温可高达39℃~40℃,同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且常感眼干、咽干、轻度咽痛。部分患者会有流涕、鼻塞、干咳、胸痛、恶心等症状。有时还伴随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特点是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症状较轻。
(3)普通感冒以鼻塞、流鼻涕为主要表现,多数患者症状较轻,一般不引起肺炎症状。早期咽部干痒或灼热感、打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没有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如无并发细菌感染,一般5-7天可痊愈。特点是全身症状较轻且没有肺炎症状。
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知识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患者下呼吸道分离出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型冠状病毒,WHO命名2019-nCoV。
2、哪些人容易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人群普遍易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在免疫功能低下和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均可发生,与接触病毒的量有一定关系。对于免疫功能较差的人群,例如老年人、孕产妇或存在肝肾功能异常,有慢性病人群,感染后病情更重。
3、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主要传播方式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包括手污染导致的自我接种)以及不同大小的呼吸道气溶胶近距离传播。目前近距离飞沫传播应该是主要途径。
4、新型冠状病毒会人传人吗
会。从一些聚集性病例的发病关联次序判断,人传人的特征十分明显,且存在一定范围的社区传播。
5、什么是飞沫传播
飞沫:一般认为直径>5um的含水颗粒,飞沫可以通过一定的距离(一般为1米)进入易感的粘膜表面。
飞沫的产生:
(1)咳嗽、打喷嚏或说话
(2)实施呼吸道侵入性操作,如:吸痰或气管插管、翻身、拍背等刺激咳嗽的过程中和心肺复苏等。
6、什么是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病原体通过粘膜或皮肤的直接接触传播
(1)血液或带血体液经粘膜或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
(2)直接接触含某种病原体的分泌物引起传播
7、什么是密切接触者
指14天内曾与病毒的确诊或高度疑似病例有过共同生活或工作的人。
包括办公室的同事,同一教室、宿舍的同事、同学,同机的乘客等。以及其它形式的直接接触者包括病毒感染病人的陪护、乘出租车、乘电梯等。
8、对密切接触者注意事项
所有跟疑似感染病人可能有接触的人(包括医护人员)都应该有14天的健康观察期。观察期从和病人接触的最后一天算起。一旦出现任何症状,特别是发热、呼吸道症状如咳嗽、呼吸短促或腹泻,马上就医!
9、密切接触者监控建议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通知医院,将前往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病人应该佩戴医用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1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有什么临床表现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起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可合并轻度干咳、乏力、呼吸不畅、腹泻等症状,流涕、咳痰等症状少见。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仅表现为头痛、心慌、胸闷、结膜炎、轻度四肢或腰背部肌肉酸痛。部分患者在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病情进展迅速。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
11、在临床上怎样识别观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
同时符合以下2个条件
(1)流行病学史:在发病前两周内有武汉市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有呼吸道症状的患者,居住区传染病流行情况,是否为聚集性病例中的患者,是否造成他人感染等。武汉市相关市场,特别是农贸市场直接或间接接触史。
(2)临床表现:发热;具有病毒性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在观察病例的基础上,采集痰液、咽拭子等呼吸道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即可作出病原学诊断。
12、参加朋友聚餐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1)如果有发热、咳嗽、咽痛等不适症状,不应参加聚餐
(2)在疾病流行的季节,要减少聚餐的频次,降低患病风险
(3)如果一定要参加,请佩戴口罩
(4)聚会或聚餐时,尽量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
(5)使用公筷等方法降低感染可能性
(6)注意其他会餐人员体温及呼吸道症状
13、去人群聚集场所要注意采取哪些防护措施
(1)尽量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公共场所,以减少与患病人群接触的机会
(2)如必须前往公共场所,要佩戴口罩以降低接触病原体的风险
(3)注意门把手导致的交叉感染,尽量用手肘或者肩膀去开关门,戴手套拧门把手,或者在接触后立即洗手
(4)尽量选择通风良好的场所
(5)尽量避免去疾病流行地区以降低感染风险
14、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在饮食方面要注意什么
(1)不屠宰或食用病、死禽畜或野生动物
(2)日常饮食建议按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进行食物搭配,应注意保持合理的饮食结构,保障均衡营养。注意食物的多样性,粗细搭配、荤素适当,多吃新鲜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与纤维素,多饮水
(3)不要听信偏方和食疗可以治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的说法。如发现可疑症状,应做好防护,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4)不要食用已经患病的动物及其制品,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奶要充分煮熟
(5).处理生食和熟食的切菜板及道具要分开,处理生食和熟食之间要洗手
15、目前情况如何进行体育锻炼
(1)体育锻炼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
(2)尽量以室内运动为主并及时通风
(3)注意休息,避免过度运动和劳累,注意防寒保暖
六、就医流程
1、何时就医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呼吸道症状以干咳为主,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严重者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部分患者起病症状轻微,可无发热。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如出现发热、乏力、干咳表现,并不意味着已经被感染了。
但如果出现(1)发热 (腋下体温≥37.3℃)、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2)且有武汉旅行或居住史,或发病前14天内曾接触过来自武汉的发热伴呼吸道症状的患者,或出现小范围聚集性发病;应到当地指定医疗机构进行排查、诊治。
2、就医时注意事项
(1)如果接触者出现症状,要提前选择有发热门诊的定点医院。
(2)前往医院的路上,及就医全程应该佩戴口罩。
(3)避免搭乘公共交通,应该呼叫救护车或者使用私人车辆运送病人,如果可以,路上打开车窗。
(4)生病的密切接触者应时刻保持呼吸道卫生和进行双手清洁。在路上和医院站着或坐着时,尽可能远离其他人(至少1米)。
(5)任何被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污染的物体表面都应该用含有稀释漂白剂的消毒剂清洁、消毒。
(6)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患者或疑似患者的接触史、动物接触史等。
七、其他
1、本手册为科普宣传,免费发放。
2、本手册主要参考应急管理部应急总医院汇编资料,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