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防治专题

第253期双清论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防御”在京召开

作者:

添加时间:2020年06月28日 16:23

访问量:


第253期双清论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防御”在京召开

日期 2020-06-24   来源:医学科学部 政策局   作者:霍名赫 张兴伟 洪微 闫章才  【 】   【 打印】   【 关闭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第253期双清论坛“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与免疫防御”于2020年6月8日在北京召开。论坛由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化学科学部与政策局联合主办,钟南山院士、陈薇院士及董晨院士共同担任论坛主席。来自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39位疫情防治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参加会议。自然科学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主任张学敏院士主持开幕式,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李静海院士出席本次论坛。

  李静海主任在开幕式上致辞,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重要指示精神,凝聚专家学者智慧,及时组织开展新型冠状病毒防治相关科学研究,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支撑。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应急响应与长远部署相结合,鼓励多学科交叉碰撞,探索新的科研范式,创新组织模式,进一步明确关键科学问题和重要研究方向,进行系统性规划和前瞻性部署。

  与会专家围绕论坛主题,重点就“病毒演化与感染及监测技术发展”、“综合尺度的多层次免疫应答”、“新型疫苗/抗体及药物研发策略”、“临床、病理及流行病学特征”、“动物模型创建与免疫评价”等专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专家们提出应从病毒学、免疫学、传染病学、病理学、流行病学、生物信息学、结构生物学、化学、生态学、动物学等多学科联合深入研究,全面认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及致病的规律。揭示病毒与宿主的相互作用、病毒进化规律,聚焦多层次多尺度免疫应答的过程及机理,为疫苗、抗体、药物研发新策略等提供科学依据。特别是聚焦以下科学问题:机体免疫系统精细识别冠状病毒危险信号的机理;解析病毒与免疫细胞、免疫分子间相互作用网络的关键节点、免疫保护效应和免疫损伤的动态平衡机制及其与不同临床表现的内在联系、免疫保护效应的记忆维持机制;免疫应答过程的动态呈现;分析群体保护性免疫力的维持规律,解析冠状病毒基因突变和机体免疫保护力的关系,建立数学模型预测和预警病毒感染流行趋势;在此基础上研制诱导保护性免疫、阻断损伤性免疫的疫苗和免疫调节剂,发展免疫诊断和监测新技术。同时,专家还提出应大力加强基础研究,增强科研储备及研究平台建设,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高福院士、高瑞平研究员、王承文研究员,党组成员、秘书长韩宇研究员,委办公室、计划局、政策局、化学科学部、生命科学部、医学科学部和科学传播中心等部门的负责人及相关同志参加了本次论坛。

分享至

关闭